明代官員呂坤在任山西巡撫時著書《實政錄》,書中將官員按好壞分為八類,其中,排名第七的為“巧宦”。這類官員實實在在的政事不辦,只知粉飾太平,偽裝出一副善良的樣子;地方上軍民的事情毫無作為,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;對下頤指氣使,對上卻奴顏婢膝,極盡討好之能事。
清人魏源諷刺當時官場風氣道:不擔責任是成熟穩(wěn)重,會踢皮球是聰明智慧,得過且過是辦事得體!至于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的傳統(tǒng)價值觀,則被官員們統(tǒng)統(tǒng)拋到腦后。
“巧宦”誤事,甚至誤國。歷史發(fā)人深思,讓人警醒,也燭照當下。呂坤所謂的“巧宦”,現(xiàn)今并未絕跡。相反,少數(shù)“巧官”憑借圓滑的處世手腕,“高超”的辦事技巧,在機關如魚得水,左右逢源。
“巧官”之“巧”,在于做事“乖巧”,往往“看人下菜碟”。對外,他們不愿擔當,遇事要么“繞著走”,要么“打太極”“踢皮球”,一副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的樣子;對內(nèi),他們則如“川劇變臉”,尤其善于揣摩領導意圖,一切按上級臉色行事,甚至以領導喜好為個人喜好,唯恐在領導面前做錯事、“翻了船”??傊?“領導面前會來事,外人面前會擋事”是“巧官”們的為官哲學。
遇上“巧官”,百事難辦。他們身居重要崗位,把握一處室或某部門“關口”,也許職務不高,但權力不小、脾氣挺大?!扒晒佟蓖谀承┓矫姘殉种ㄍ搯挝坏摹暗谝坏狸P口”,是外單位聯(lián)系業(yè)務的“直接責任人”,可謂“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”。業(yè)務到了“巧官”手中,“卡殼”是常事,敷衍屬正常。這些實實在在的“中梗阻”,讓人惹不起、繞不過,打交道費勁、辦業(yè)務誤事兒。
不僅如此,“巧官”對本單位而言,也是貽害無窮。常言道,上梁不正下梁歪?!扒晒佟眰兊男惺嘛L格和為官之道無疑會傳遞給單位其他人,尤其是對初入機關、有樣學樣的年輕人,結果往往是“一粒老鼠屎壞一鍋粥”?!扒晒佟庇鍪隆岸阒摺?既浪費了行政資源,也敗壞了單位名聲,累及黨和政府的形象。
常年置身機關,有的干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待在同一個崗位、同一個部門,兜兜轉轉間,有的人讓歲月磨平了棱角、帶走了銳氣,變得老氣橫秋、倨傲自負。他們一方面自覺升遷無望,工作無精打采;另一方面又自恃資歷深、資格老,對待外人和下屬也就毫不客氣,甚至頤指氣使。至于他們“選擇性”辦事,或者讓人碰“軟釘子”,也就更不奇怪了。
有權必有責,有責要擔當。一些機關干部正是因為缺少擔當,信奉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久之成為“巧官”“官油子”。從根本上說,這是一種官僚主義,得治!
為官避事平生恥。古人云:“不患無位,患無所立?!秉h員干部也應像古人那般,時刻謹記、反思:自出仕以至去任,光景改觀幾何,民愁蘇醒幾何,政事修舉幾何。只有常懷自省之心,方能永葆奮進之志。
一直以來,黨內(nèi)是容不下“巧官”的。毛澤東同志曾告誡黨員干部,自私自利,消極怠工,貪污腐化,風頭主義等等,是最可鄙的;而大公無私,積極努力,克己奉公,埋頭苦干的精神,才是最可敬的。這樣的正告,至今振聾發(fā)聵。
空談誤國,實干興邦。讓“巧官”在黨內(nèi)沒有市場,既要立明規(guī)矩,加大追責力度,把混日子的趕下去,讓無為者無位;同時,激勵保障機制也得跟上,只有讓擔當者無憂、干事者有位,才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改革浪潮中擊楫勇進,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中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。